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貞操帶 人類歷史隱秘的角色

貞操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《荷馬史詩》,西元前數百年的荷馬,在《奧德賽》中描述:火神赫斐斯塔斯的妻子阿芙羅狄娜與赫的弟弟發生性關係。為了防止妻子再次的紅杏出牆,作為鐵匠保護神的赫斐斯塔斯便鍛造了一件緊身褡給她穿上,使她再也無法與丈夫以外的男性性交,也許就是最早的貞操帶的雛形。   早期的貞操帶主要是針對女性的。關於貞操帶的歷史追溯,通常首先被提及的是11世紀開始的十字軍東征。據說這是東征的戰士們發明的,為了保護妻子免遭強暴或防止妻子不忠。第一次東征時,有30萬男人訂婚或結婚了,但是最終只有2 萬人返回家鄉,少數人死於戰爭,大多數人死於瘟疫。28萬人的妻子穿著貞操帶數年而等不回丈夫,這樣廣泛發生的事情,歷史上完全沒有記載是不可想像的,但關於貞操帶起源於十字軍東征時期(11世紀),或者起源於歐洲的中世紀之說,的確沒有可靠的文獻證據,現有的記載全都是此後三、四百年,即15世紀以後的。    歐洲關於貞操帶的直接記載,現在最早可以追溯到1405年8月28日。在這一天,詩人Konrad Kyeser vonEichst 完成了一段關於貞操帶的詩,並且畫了一張畫做解釋:“佛羅倫斯的婦女們就像這樣被禁閉在一條沉重的鐵帶裡。”在他寫的其他段落裡,還記述了義大利的其他城市,諸如羅馬、威尼斯、米蘭、貝加莫是生產貞操帶的地點(見藏於德國Gotting圖書館的《Bellifortis》一書)。因而,關於貞操帶是義大利帕多瓦的暴君法蘭西斯科•卡拉拉二世(14世紀末在位)最早使用的說法,多少都有些依據。他到處搶掠和強姦婦女,規定後宮他的所有妻妾都得鎖上了貞操帶,時間與詩人的記載相符。現在威尼斯的博物館藏有的一條貞操帶,即屬於他的王后。   在15世紀以後,關於貞操帶存在的證據漸漸地多了起來。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莫里尼,在談到義大利北部大城市米蘭時寫道:“從那時開始直到現在,米蘭的貴人們都讓他們的妻子戴上做工精巧的金銀腰帶,在肚臍處鎖住,帶子上只有幾個小孔供她們小便。戴上帶子後就讓她們隨意生活,不必拘管。”   法國詩人克列芒。馬婁也曾以詩的形式,揭露了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(1515—1547)如何打開了他的陪臣道松維利耶男爵妻子的貞操帶,與她偷情。巴黎克魯尼(Cluny)博物館所藏的貞操帶,有兩條分別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(1547—1559)為他的王后卡特琳娜(CaterinadeMedici)、路易十三(1610—1643)為他的王后安妮(Anne)定做的。在慕尼克、馬德里、阿姆斯特丹、倫敦等地的博物館也藏有16 世紀和17 世紀貞操帶的真品。   文藝復興時代,人們從中世紀的精神禁錮中解放出來,除了文藝、學術、民主政治得到巨大發展、商業意識得到強化外,性觀念也較為開放。但是,這至少在形式上只是男性擁有的權利。然而,那個時代的上層女性的觀念也在變化,性觀念也比以往開放。於是,盡管有關於貞操的道德哲學,但是在丈夫們看來,任何道德原則以及對貞操的熱烈頌揚,都不如鋼鐵貞操衛士的發明有效。   正是丈夫們的這種哲學,促成了文藝復興時期貞操帶的出現和在上層社會有限普及。丈夫們可能認為,妻子既然知道自己沒法滿足情人的要求,出於不得以,只能謹守婦德,以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拒絕求愛的情人,坦然地戰勝自己的欲念。   其實,那時鎖的品質是有限的,很容易找鎖匠開鎖,如果無意守貞,總是有辦法的。德國文藝復興時代的版畫家丟勒(1471—1528)的一幅畫,描繪的便是這一情景:一個人驕傲地說:我有貞操帶的鑰匙,穿著貞操帶的美麗貴婦人欣然用大把的錢購買鑰匙,而這些錢是從她丈夫錢袋裡掏出來的。
原來貞操帶不是現在產物 以及想法喔....
返回列表